全核稳定3.2Ghz,鸡血 E5 2620 V3 初体验~(9.7万分)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1620v3 v2 全核稳定3.2Ghz,鸡血 E5 2620 V3 初体验~(9.7万分)

全核稳定3.2Ghz,鸡血 E5 2620 V3 初体验~(9.7万分)

2023-08-25 02:27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全核稳定3.2Ghz,鸡血 E5 2620 V3 初体验~(9.7万分) 2020-04-26 18:52:37 17点赞 67收藏 41评论

一、规格介绍

参数上,需要注意的是,E5 2620 V3的QPI是8GT/s,而E5 2650 V3之类的,是9.6GT/s。据说这个参数对于组双路主机有影响,单路的话没啥区别。参考支持DDR3内存的E5 2687 V3,QPI才5GT/s,单路性能一样强悍~

另外一点是,E5 2620 V3的内存频率,只支持到1866,往上的E5 2670 V3什么的,才支持2133~

全核稳定3.2Ghz,鸡血 E5 2620 V3 初体验~(9.7万分)

二、使用体验

本机配置本机配置

大概是市场嫌弃E5 2620 V3的主频低,所以这货尽管是6核12线程的Hsawell架构CPU,目前(2020-04-23)的价格只要70块,还包邮~不过,我买早了几天,买贵了几块,感觉损失一个亿。买之前,只是想随便找个CPU过渡一下,坐等E5 2680 V3价格降下来(目前价格675)~所以在70多块钱的情况下,很自然地选择了E5 2620 V3。

由于我不玩游戏,反而是Adobe全家桶的PS、PR、AE、LR什么的会偶尔用用,所以对主频没有太执着,对多线程以及新架构比较看重。(有一点值得说的是,Adobe家的LR,在工作的时候,几乎不会调用显卡,我在E5 2620 V3+R9 390以及i7 4710mq+GTX950m两台电脑上测试,LR在渲染输出的时候,CPU在卖力工作,满载100%,但GPU在一边围观,利用率都是5%以下~所以,CPU多核、高主频、新架构,对于LR用户来说,要比显卡性能更重要~)

不过2.5G的主频,确实有些低,在买主板的时候,是知道华南的X99主板是可以刷鸡血bios的,所以期待了一手,没想到略有惊喜~

E5 2620 V3的理论最高睿频,我之前查到的资料是3.2Ghz,但那只是理论,全核睿频的话,一般是达不到这个频率的。鸡血bios是让店家发货前刷好的,所以装机之后,发现居然是全核3192.4Mhz,这不就是3.2Ghz嘛。在本垃圾佬心里,3Ghz是心里底线,一个达到3.2Ghz的6核12线程的CPU,起码可以用了,不至于太玩具~

全核稳定3.2Ghz,鸡血 E5 2620 V3 初体验~(9.7万分)

在电源管理设置里,我设置的CPU最小状态是100%,不过貌似没有起作用,在空载的时候,这个CPU还是会自动睿频的,不过都高于2.5Ghz~

性能方面,刷鸡血bios后,E5 2620 V3 单核性能大概和i7 2600K一个水平,多核和i7 4790k一个水平。表面上的分数看起来,本垃圾佬是比较满意的,平时用lightroom的时候,不就是要多核渲染嘛~

全核稳定3.2Ghz,鸡血 E5 2620 V3 初体验~(9.7万分)

全核稳定3.2Ghz,鸡血 E5 2620 V3 初体验~(9.7万分)

喜闻乐见的鲁大师跑分,9.7万分,接近10万分,看起来很美滋滋的样子,毕竟才70块。

全核稳定3.2Ghz,鸡血 E5 2620 V3 初体验~(9.7万分)

烤机的话未测,但是在用lightroom渲染输出的时候,约10分钟,刷了鸡血bios的E5 2620 V3稳定在3.19Ghz 100%满载稳定运行~(GPU在偷懒,辣眼睛。不懂Adobe什么原理,这图片渲染输出,不应该调用GPU吗?我这还不是个案,网上好多网友都反应过这个问题)

全核稳定3.2Ghz,鸡血 E5 2620 V3 初体验~(9.7万分)

三、总结

单双通道内存对于CPU的跑分同样有影响,之前在单条DDR4 1866内存的情况下,鲁大师CPU跑分大概是8.9万分,而在双条DDR4 1866的情况下,跑分来到9.7万分,提升巨大。(目前仅插了两条,不知道插满内存条,加上更换更强的nvme固态,能否到10万分~)

至于游戏方面的测试,如果是英雄联盟的话,不用细测,这个CPU肯定不会性能不够的,英雄联盟对硬件性能的需求,其实挺低的,腾讯全家桶都可以。至于显卡,腾讯全家桶的话,据说GTX750TI足矣~

70块,22nm制程,Hsawell架构,6核12线程,全核3.2Ghz,15MB三缓。值得拥有~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